查看原文
其他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有哪些重点与难点?

房涛 中小学老师参考
2024-08-23

分享丨房涛,华师教育研究院院长

整理《中小学老师参考》


本文约3800字,阅读需10分钟


高中阶段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再到“课程核心素养”的目标时代。而义务教育阶段实际上经历了四个时代。2000年之前,是“双基”目标时代;2001到2011年是第一个“三维”目标时代;在这个过程中,课标针对2001到2011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修订,2011年,重新颁布了各个学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标,深化了“三维”目标,进入“三维目标深化”时代;2022年颁布聊聊以“课程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义务教育新课标,这版课标也将影响未来十年的教学改革。
 
既然目标在变,课堂教学设计显然也需要变。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那我们怎样通过对课堂的顶层设计,更好地落地“课程核心素养”目标?答案便是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愿景与思路

 
对于大单元教学,我从设计理念、设计愿景、设计思路上,分别简短地和大家进行分享。
 
在大单元设计理念上,我们要聚焦核心素养,以学习为中心,运用系统思维,指向概念性理解,建构有联系的意义课程生活。课程生活前面加了“意义”这个词,有意义的课程和没有意义的课程是不一样的。
 
在大单元设计愿景上,要有清晰的目标达成线索;有逻辑分明的核心任务设计及层次递进的子任务规划;基于标准的学、教、评一致性;可以看见如何创造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室意义课程生活。
 
在大单元设计思路上,要在课标分解、教材驾驭、学情读懂的基础上,确定大主题或大概念。之所以倡导大主题、大概念,是因为要从关注学科的碎片、零散知识,走向背后的结构、联系、规律,追求知识、能力的应用和迁移。
 
进而,续写大单元目标。我们至少要通过三到四个策略进行针对目标的学习。一是层级分解法,我们十几年来一直在研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大单元目标。课标只规定了学段目标,没有对学期目标及大单元目标进行分解,我们只能借助不同版本教材的不同目标进行研究、分解。二是复制比较法,将所教版本教材的教参中的单元目标与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参目标对比后,续写适合自己的大单元目标。另外还有基于课标内涵、本质的分解融合法。目标续写是大单元设计的重中之重,如果目标不对,接下来的设计也是徒劳的。
 
目标确定之后,就开始构建教学结构图,有图有表,实施起来才能更好地整体提升教学质量。传统教学中,老师的分层很严重,优秀老师凤毛麟角,大部分老师比较平庸。大单元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团队作战,让一个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有提升。
 
根据目标产生疑问,以挑战性问题为核心,将问题转化为学习活动,依托活动要素组织教学,让学习真实发生在学生身上,避免问题和活动的碎片化、浅显化。生成大任务,根据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学习活动需要符合学习任务性质,活动步骤要有递进性,突出认知发展和思维进阶。
 
同时,让“有教学、无评价”成为过去时,当下的教学一定是嵌入评价量规,即评分标准,在思维障碍处、学生困难处搭建“问题解决”或“活动规则”评价支架,引导学生高质量“做事”。在真实情境中开展知识迁移、思维进阶的大活动,遵循“学、展、评”的学习链,遵循“提出问题—组织学习—成果呈现—交互反馈—梳理归纳”的问题解决流程,从而不断丰富自己,形成成果,进行反思评价,完善自己的学习历程。



大单元设计的内涵理解:
大概念、大情境、大任务

 
基于理念、愿景和思路,再看大单元设计的内涵理解。大单元的结构化不仅是知识、技能的结构化,更是教学活动的结构化,是基于核心素养,在大主题或大概念、大情境、大任务的统领下,整个大单元教学活动的条理化、纲领化。
 
大单元结构化是一种高阶思维的呈现样态,所折射的是一种整体层面的、系统科学的认知方式。用这样的观念对大单元学习活动进行结构化的设计有着积极的意义。
 
大单元设计的系统整体规划,一要基于课标和大单元内容,提炼大主题或大概念。大单元内容包括教材内容,教材分为自然单元和重组单元,当下更合适的是自然单元,以教材为主,但要超越教材。二要基于学情分析,现在太多的大单元设计对学情研究不够,对“人”研究不够。最后,确定大单元目标和达成评价。
 
具体来看,它以大任务、大情境、大活动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以整体的目标任务为驱动力,依据课标,将教材单元转化为大单元,围绕大单元主题(大概念),促进学生迁移应用,设计大作业,发展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
 
在这背后,大单元一定要立足于课程整体理念和思维。一个大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是一个完整的动人故事,因此,大单元是实现素养目标的一种微型课程计划。



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八大问题


大单元视角下课堂教学出现的新问题,是传统教学可能没有重视的。
 
1、大单元设计的思想如何渗透到分课时实施中,并让分课时教学围绕大单元的主题或大概念(整体化、结构化、关联性、递进性、反馈性)开展素养为本的高站位育人活动?
 
2、大单元设计下的分课时实施与传统教学的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课型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甚至有人在思考,大单元设计有没有必要设计课型,它的课型与传统课型的区别和联系又是什么?
 
3、大单元目标与分课时目标的关系是什么?大单元目标如何统领分课时目标?分课时目标如何统领每个课时分任务的目标?
 
4、大单元目标的达成评价如何围绕单元目标,保证目标达成,避免目标与教学两张皮现象的出现,同时对任务活动设计起到引领作用?
 
5、大单元的大情境、大任务、大活动设计与分课时的小情境、分任务、小活动设计是否能聚焦学生发展,聚焦学生真实情境的迁移应用能力培养?另外,其中“大”和“小”的关系是什么?
 
6、教师能否做到依据学习内容跳出教材,增、减运用适合的、具有丰富性的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选择需求?

教材是一批优秀的、资历很深的教育工作者编出来的精华,还是非常有权威性、代表性的。我们要想删减,就要走进它、驾驭它,只有跳出教材,才能整合教材,运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选择需要。所以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定是丰富的,因为丰富,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传统教学中是没有选择的,所有学生跟着老师学的是一种学习内容,使用的是一种学习方法。大单元正是要规避这些,突破这些。
 
7、课时的检测在大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检测评价与教学内容和作业的方法与难度是否具有一致性?
 
8、大单元作业设计与分课时教学内容、当堂检测题、课后作业的关系是否具有一致性?作业是当下的一个热点,如果按照传统的留作业的方法,不可能减负,只有站到大单元的高度,才有可能统筹作业,减轻负担,提高质量。



大单元教学下的创新:
目标、内容、活动、方法、评价、作业

 
大单元视角下的课堂教学创新,没有标准答案,但有共同的追求,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
 
目标创新方面,从关注传统的双基目标、三维目标,转变为关注课程核心素养。虽然现在新课标还没有颁布,但是有些专家已经对此进行了交流分享,我们一定要做居安思危者,基于现阶段能接触到的最新理念、思想,基于自身当下的情况,及时弯道超车。关注课程核心素养,不仅要关注具体的学科核心素养,还要关注更上位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更加关注育人价值。
 
内容创新方面,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达成目标?要实现从关注学科概念到关注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或者大概念的转变。
 
活动创新方面,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完成教学内容?从关注探究转变为关注探究与实践。探究是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实践是要解决生产、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在重视探究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也就是说学以致用,用于自我的成长。
 
方法创新方面,在情境创设上,要实现从关注作为导入环节的情境设计到关注作为问题解决型学习任务的真实情境的转变。老师们对于情境教学都不陌生,但传统的情境要么是为了导入而导入,要么是教材为了讲解一个知识点而创设的,都是零碎不成体系的。大单元设计下真实情境的学习要完成线上与线下的挑战,只有线上线下交互式的混合学习,才能极大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才能与时俱进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必备素养。
 
评价创新方面,要从关注评价的促进学习功能,转变为关注评价的育人功能。按照课程核心素养的要求,逆向设计,评价先行,更加关注评价的育人功能,通过评价去育人。
 
作业创新方面,从课时作业走向大单元视角下的整体作业分布实施,将大单元目标、评价、任务、情境、活动、作业、资源等进行系统思考,做好作业和目标、教学、评价等的相互关系的处理,共同发挥作业与教学、与评价等的协同作用,而不是将作业孤立地进行设计。
 
找到了大单元教学设计下的问题点,就要围绕着这些点进行创新、发展。
 
结语:
 
大单元视角下的课堂教学创新,要基于对新课标的分解,对新教材的整合,对新学情的读懂(这三点都是老师的基本功),提炼大主题或大概念,续写大目标及达成评价。传统的目标就是教材目标,但是今天的目标要高于教材目标。
 
产生的大问题不仅来自于老师,更多来自于学生基于目标产生的疑惑,问题有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同时,融入大情境,由更多关注学科的逻辑,走向真实的生活情境。只有情境才会有关、有趣、有用。分解大任务,开展大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智能系统,助力学生的知识迁移、思维进阶。通过作业设计,总结反思,形成大成果,落实核心素养,最后提升育人质量。
 
《中小学老师参考》是由产学研媒联合发起成立的教育领域新媒体,专注于基础教育领域,聚焦新课标、新教材、新课程方向,为中小学老师群体提供最前沿的信息与知识,引领大家关注最新的教与学模式,让改变从课堂发生!



联系我们


孙文敏:主笔/内容老师  微信号:swm2329

张沉浮:主编/总负责人  微信号:chenfu3721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小学老师参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